(资料图片)
◆谢则林
复旦大学数学系李明忠是帮助筹建西藏师范学院的负责人。他和我有着许多接触与交流,渐渐成了朋友。李明忠想从我这里了解语文教育教学情况,而我是“别有用心”,希望援藏期满回到上海,他能为我采访苏步青牵线搭桥。
回到上海,大多电话联系。我请他帮我多了解一些苏步青老先生的情况,他沉默有顷,深感左右为难。他告诉我,苏老先生“树魂养德”,淡泊名利,对外一概断然拒绝大小报刊的采访。不过,看在友情上,他将会我送到别墅群第九宿舍区大门外,指给我看苏老在哪间办公室,至于采访成功不成功,全靠我的智慧去应对了。我先谢过他说,等约定了时间我再麻烦您吧!
话分两头。我与戴厚英在读大学期间就有过交往,后来她分配到复旦大学中文系。上世纪80年代初她获文学大奖,我因有几张采访证,专写“沪上名人事迹”,由此也参加了颁奖会。在大会正式开始前,找到戴厚英,请她留下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她写好后,我一看,情不自禁“噢呀”叫了一声:“你和苏步青老先生是隔壁邻居嘛!”她说:“你怎么会知道苏老住址的呢?”我说:“说来话长,采访时面谈吧。现在你要做准备上台领奖了!”
按约定的时间,一个周六下午2:30,我来到她家。采访完毕,我用请求的口吻说,是否可以成全我一桩事?她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我掏出《人民中国》杂志社的采访证说,这本杂志在日本读者众多,影响甚大。你能否带我到底楼苏步青老校长那里去,他在日本仙台待了那么多年,对情况定是一清二楚。我想就两个问题向苏老请教:一是请他谈与日本妻子松本米子相恋相爱成婚的情况;二是谈他们八个儿女成长发展得那么好,他们夫妇在家庭教育上打下了怎样的基础?
热心诚挚的戴厚英一口答应,带我来到底楼苏老先生的办公室。只见苏老开着一盏台灯,真是青灯黄卷,在埋头修改数学论文。戴厚英对我提出的问题也兴趣浓厚,便也陪着一起听。苏老请我们坐下后,干脆把笔插入笔筒,将修改的著作合上。闭目养神有顷,忆旧之思绪在时空中穿越,犹如大江大河,一边在蓄水,另一边猛然把闸门提起来,滔滔不绝滚滚东流,尽述难忘的往事……
事后,我打电话告诉李明忠,我在戴厚英陪同下已顺利完成采访任务,不用劳驾您为难了。我采写的《戴厚英和她的女儿》发表在《武汉晚报》周末版“家庭百事”栏,引起许多读者的关注与好评。采访苏老的文稿草成后,我本想发送到《人民中国》与《中学语文报》,反复酙酌,分不如合,还是一次性发在同一家报刊为好,后未发表。
《家长报》主编曾建议我最好能写出沪上百位名家的教子艺术。我又想到复旦大学中文系蒋孔阳教授,著作甚丰,内涵深刻又有理论创新;他的妻子濮之珍教授是语言学家,曾从复旦大学乘坐好几路公交车,不辞辛劳,来给我们“一九五七届”学生上大课。我给蒋孔阳夫妇按《家长报》的意图写了封短信,同时也给时任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寄去了同一内容的短信。不久收到了两封回答的短信。蒋濮两位教授,郑重其事都具了名,婉言谢辞了我上门采访,理由是第二代在国外留学就业,第三代还年幼,他们带在身边,关于家庭教育说不出“米与豆子”来。谢希德校长的回复也几乎和上面两位教授别无二致。他们对我这无名小卒给予尊重,我也分别打电话去表示感谢。后来我接到上级交给的编写教材和教参的任务,要再想写人物专访,也身不由己了。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