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闭
熟悉相关背景资料的观众和对漫画原著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纯电影消费者,看进眼里的并不是同一部电影。
(相关资料图)
壹.整体的感受
在一个相对客观的美漫迷眼里,《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的故事源于经典且推陈出新,在释放庞大信息量的基础上尚能脉络清晰,同时为未来预留了令人期待的可拓展空间。
以扎克施耐德(导演)、大卫S高耶(编剧)、克里斯特里奥(编剧)为首的主创团队,从多部公认为DC漫画经典的作品中汲取精华要素,又增加堪称优秀的剧本原创内容,实现了“第二次”创作,最终为超级英雄题材的观众们奉献了一场又熟悉又陌生的银幕大冒险。
前述多部DC漫画经典,包括但不限于:《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1986,弗兰克米勒创作)、《超人之死》(1992,Dan
Jurgens等人创作)、《天国降临》(1996,亚历克斯罗斯创作)《超人:红色之子》(2003,马克米勒创作)、《不义联盟:人间之神》(连载中,汤姆泰勒创作)等作品。而实际上,电影剧本的源泉,囊括了自白银时代直至今天新52(闪点事件后重启的DC宇宙)时代的蝙蝠侠/超人/正义联盟的各世代主线世界、支线世界作品,能追溯的漫画名单远超过上文所做的举例。
电影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是这样的:一边,DC读者大快朵颐回味无穷;另一边,普通观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我而言,这种不能左右逢源的结果,就是莫大的成功了。
不要轻信那些哗众取宠的博眼球者和人云亦云的学舌者,在他们眼里,本片亮点只剩下视觉效果和神奇女侠(Wonder
Woman,名字是戴安娜普林斯,由盖尔加朵饰演)的大腿了。但实际上,被他们诟病的漫长铺垫阶段的故事和叙事方式,反而是真正代表电影诚意和功力的所在。
(布鲁斯·韦恩的凡人视角)
(布鲁斯·韦恩的凡人视角)
有几个桥段更堪称在赏心悦目和耐人寻味方面找到了交集。比如,犯罪巷(Crime
Alley)韦恩夫妇之死、布鲁斯凡人视角下的氪星人大都会之战、蝙蝠侠布局KO超人,又比如三巨头(克拉克肯特/超人、布鲁斯韦恩/蝙蝠侠、戴安娜普林斯/神奇女侠)加莱克斯卢瑟在慈善晚会上明争暗战的群戏。最激荡人心的桥段,当然是通过“再创作”而青胜于蓝的“超人之死”一幕!此外,复原弗兰克米勒原作的几处经典画面,也让人回味无穷。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元素)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元素)
贰.删繁就简
2013年,吉尔莫德尔托罗将《环太平洋》搬上银幕前,面临着一个极端的困难:启动电影项目时他们手上只有一个8页纸篇幅的简陋原创故事。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他们要做到化简为繁、在为观众呈现视觉奇观的同时讲述一个不至于像起初那么简陋的故事。
扎克施耐德团队创作《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电影,则面临着完全相反的麻烦:如何才能够将卷帙浩繁的相关DC漫画原著删繁就简!
(DC三巨头)
(电影中的神奇女侠形象大受欢迎)
超人是漫画史上第一位超级英雄,于《动作漫画》(Action
叁.诚意和创新
DC漫画的拥趸已经见识过蝙蝠侠和超人之间太多次的是非冲突,《超人:红色之子》、《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天国降临》等直至近年的《不义联盟:人间之神》这些作品已经为大家演绎了各有不同的双雄相争故事。如果电影只是复原万年的老梗,恐怕又会无法满足这部分观众的欲求。应对之策,唯有拿出诚意,推陈出新。
(《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中蝙蝠侠伏击超人,绿箭侠参战)
(《超人之死》中超人单挑毁灭日力竭而死)
浅层的创新随处可见,比如人设、道具、场景、战斗细节(以三巨头对决毁灭日之战最为突出)种种,不胜枚举。
在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方面,《超人:钢铁之躯》末尾的大都会之战,引发了蝙蝠侠对于超人威胁人类的担忧,而阴谋家卢瑟的重重设局一边加深了蝙蝠侠对超人理解方面的自以为是,一边通过炮制“沙漠事件”继而制造“国会大厦爆炸事件”从而放大部分公众的反超人意识,甚至引发了超人本人对自我的认知危机,当各方面的条件“成熟”之际卢瑟将成功摧毁分别位于大都会和哥谭市的两个大麻烦。不出意外的是,各种意外都出现了……三巨头乃至露易丝莱恩(简称露易丝)每个人的内心变化和外在举动都在影响着天平之上应然和实然两端的平衡。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变量,凡人尚且如此,遑论超级英雄。
(该段戏有红色之子元素,而欧米茄标志又在暗示达克赛德?)
(疑似穿越中的闪电侠警告蝙蝠侠)
电影主创团队的野心很大,也迫使他们进一步奉献诚意和挖掘创造力:他们在一部电影中使用多个平行宇宙概念的想法激进,但手法却老辣!在蝙蝠侠的一段梦魇(表面上是这样的)结束之际,闪电侠骤然在白色的光芒中现身并警告蝙蝠侠,“露易丝是一切的关键,你必须要找到我们”
肆.深浅得宜
世界上从来没有禁止漫画涉足严肃领域的要求;也没有强令漫画只为少年儿童服务的规定。所以这个世界上有卖给低龄读者的漫画,也有卖给成年读者的漫画,有轻松漫画,也有严肃漫画。当然这些区分是相对而言的,它们相互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以DC漫画和Marvel漫画为例,在商业上一个倾向于成人消费者,另一个倾向于低龄消费者,但在各自作品的娱乐性和严肃性方面都有所追求,只是程度各有不同而已。
作为漫画读者,小的时候,只要看到精彩的正邪大战就好;年龄渐长,还希望看到战争的前因后果;成人之后,还要追问因果关系之后的价值判断和理念之间的交锋。阅读的需求会随着年龄而深入。对漫改电影的消费也是这样。
漫改电影的深浅,各有自己的好处,分别能照顾相应受众的理解能力和思想需求。话虽如此,DC的漫改电影相对而言更加致力于追求略深刻的主旨,也是有目共睹的,《守望者》如此,《蝙蝠侠:黑暗骑士》如此,《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也是如此。
试图批评这部《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没有深度,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它起码探讨了超人应不应该存在和自由主义者如何看待/对待蝙蝠侠这两个相当严肃的命题。但也必须承认《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在这个领域的浅尝辄止,只是无法判断这种浅尝辄止是否出于扎克团队的有意之为。
面对“超人应不应该存在”的提问,电影中女参议员Finch只是把“他已经存在了”作为问题抛了回来。而对于蝙蝠侠的评价,电影也并没有像《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那样借吉姆戈登局长的台词给一个正面的回应(当然也算不上解答)。
吉姆戈登说“你肯定听像我这样的老古董吹过珍珠港,基本上我们都会说谎,讲得好像我们在事情发生那一瞬间立刻跳起来然后去找轴心国算账。真相是,我们吓尿了,流言满天飞,连支像样的军队都组织不起来。我们躲在床上,拿被单蒙着头。然后就听到罗斯福总统在收音机上讲话,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将恐惧变为战斗的热情,是他让我们打赢了那场战争。很多年以后,有报道称罗斯福可能已经事先知道了日本要偷袭珍珠港,但没有阻止。我为此想了很久,如果是真的话,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然后我又想,我们正因此才卷入了战争,无数人流血牺牲,但到头来我们救了更多的人。我这样反复想了很久,终于明白,这种大事轮不到我来评判(it
wastoobigformetojudge)。他太大了(Hewastoobig)。”
如果在突然有一张试卷摆到我面前,上面印着这两个命题。一时之间,我也只能想到去引述戈登局长这段话了,我甚至要不负责任的引用两遍。
其实值得寻味的还有很多。比如,超人在外在压力不断增加下产生的自我质疑:“超人并不是真的,这只是堪萨斯农场上一个农夫的梦”。他一度认为自己只是为了养父的希望而活着,实际上超人的行事原则确实是养父母肯特夫妇所奠定的,虽然被世人敬畏为神明,但在《超人:钢铁之躯》和《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现有两部电影的世界里,在他的钢铁之躯之内,在他无比强大的异能之下,是一个普通地球人的灵魂,纯粹以农家子弟善良心地为个人行动的标准。超人养父在《超人:钢铁之躯》的故事里已经去世,他教给了超人爱与家庭的意义,但还没有来得及像Marvel漫画中本帕克叔叔那样在临死前告诫蜘蛛侠“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可以看到,在《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里超人会把母亲玛莎和女友露易丝的生命摆到最优先拯救的位置,这太容易被理解了。这同时说明,起码在现有的两部电影里,还没轮到探讨超人的神性和人性之间关系的问题!
(被无数次重现的犯罪巷之夜)
(被无数次重现的犯罪巷之夜)
(逃不脱的噩梦)
又比如,电影成功的继承了以往作品中蝙蝠侠角色性格层次复杂的优点,反复出现的蝙蝠洞、蝙蝠恶魔、犯罪巷、散落的白珍珠意象,既为情节的突进埋下了伏笔,更生动的呈现了蝙蝠侠面具下的真相:是蝙蝠洞和犯罪巷共同创造了蝙蝠侠;是蝙蝠洞和犯罪巷每晚将布鲁斯韦恩拉进它们主演的噩梦里。蝙蝠侠的内心永远属于那个目睹父母之死的小男孩布鲁斯韦恩,这是一生宿命的源起。本阿弗莱克俨然成为了仅次于迈克尔基顿的第二好的蝙蝠侠扮演者,而这种成功并不依赖演技的爆发。实际上,对于包括本阿弗莱克、克里斯蒂安贝尔、乔治克鲁尼、范基默、迈克尔基顿等人在内的所有蝙蝠侠演员而言,他们最关紧要的是拥有一个有型的下巴,蝙蝠侠角色在电影中成功与否其实更多的依赖电影作品对这个角色的塑造(这是大于演员表演的一种塑造)。这又从侧面印证了电影的品质。电影中一系列事件的余波中,对未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蝙蝠侠对超人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从畏惧超人类到联合超人类,是他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布鲁斯·韦恩/蝙蝠侠)
(莱克斯·卢瑟)
童年遭受暴力事件的人,大多终生受困于彼时的阴影。作为超人的宿敌,卢瑟的起源故事只是通过几句对白勾勒出一个样子,大概是这样:一个男孩,在遭受肉体和精神双重家暴的时候,他不停祈祷,但从没有天使降临来给予拯救。电影中的卢瑟,表现得像是一个恶魔崇拜者,又像是一个双重人格(理性面和疯狂面)冲突的病患,他还被一个再明显不过的心魔主宰着:权力/力量(Power)。在慈善晚会上的即兴演讲时,当这个词从他嘴里冒出的那一刻,卢瑟立马语无伦次临近失控。他对于权力的恐惧憎恶,让他走向了一个最坏的极端:去掌握这种生杀的权力。其实如果他能够让自己的理性面主宰自我,或许他的未来是另一个奥兹曼迪斯(《守望者》角色)。
电影还涉猎了其他一堆开放式的问题,供有余粮的人们去自行脑补。媒体良心、民主和多数人暴政的界限、私法裁判问题,诸如此类。
再次确认一下,电影对这种沉甸甸的探讨,是略显直白,又浅尝辄止的。而这个浅尝辄止,体现的恰是一种明智。毕竟,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能够让人有可以咂摸的滋味足矣,无需背负伟大的教育使命。更多的笔墨,当然是还是应该留给怪力乱神的视觉奇观和充斥着浪漫英雄主义的战斗。
伍.在漫改片中的相对位置
在扎克施耐德本人导演的现有四部漫改片中,本片排在《守望者》之后,排在《超人:钢铁之躯》、《斯巴达300勇士》之前。
在DC漫画改编电影中,本片和《康斯坦丁》大致处于同一档位,接近于《蝙蝠侠:黑暗骑士》(不考虑希斯莱杰的小丑对该片加成的情况下),明显超越《黑暗骑士崛起》和《蝙蝠侠:开战时刻》。
如果和Marvel及各独立漫画公司的漫改片全部放到一起排座位,则《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和《刀锋战士》、《地狱男爵》、《X战警》、《X战警:未来昔日》以及蒂姆伯顿执导的两部蝙蝠侠电影等优秀作品大致处于同一方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