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相关资料图)
2、 教学目的
3、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 背诵课文
5、 教学设想
6、 课型:语言自读涵咏课
7、 课时:一课时
8、 教学过程
9、 一、导语设计
10、 设计一:
11、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它。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写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牡丹的诗句“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描写杏花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12、 设计二:
13、 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
14、 生:(略)
15、 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喜爱的花,并说出喜爱的原因。
16、 生答:(略)
17、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18、 设计三:
19、 师:这节课,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多媒体课件----国画“莲花”)。多美的莲花啊!清纯,脱俗,她从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同学们搜索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20、 生答:(略)(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现场调阅网上有关“莲花”的古诗文句)
21、 师:同学们平时看的书很多,朗读得也不错,这些诗句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莲花,赞美了莲花,令人陶醉,令人难忘。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哲学家的名作----《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22、 [注:三种“导语设计”根据课堂需要任选一种。]
23、 二、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24、 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5、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6、 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让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27、 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28、 三、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29、 师: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30、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31、 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32、 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33、 师: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34、 作者借莲花来写人。
35、 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
36、 ②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7、 ③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38、 师: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喻人)那么,下面我们结合“时代与环境资料”(打开多媒体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后,想一想,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39、 提示: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40、 小结:大家说得棒极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
41、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阐述清楚了。下面同学们回顾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请同学帮助解决。
42、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43、 (1)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44、 [提示]对比、衬托(正衬、反衬)
45、 (2)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46、 [提示]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47、 (3)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48、 [提示]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49、 四、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50、 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51、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52、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53、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54、 五、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55、 延伸积累,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56、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57、 六、结束语
58、 课上,同学们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为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文章,为了使这篇课文进一步得到深化和运用,今天回家的作业就是写一篇托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学们在欣赏莲花的“亭亭净植”同时,别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
59、 目标:
60、 熟读成诵;
61、 品析莲的形象美;
62、 感悟诗人的品德
63、 设想:
64、 读析品分四块推进
65、 过程:
66、 一、课前预习:
67、 熟读课文,并阅读课文注释及练习
68、 二、导入:
69、 教师检查对词义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虚词和若干实词
70、 三、分四块推进
71、 (一)朗读
72、 备读:要求畅读五分钟,每个人都必须讲出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个原因。
73、 学生尽情朗读
74、 课堂发言:如:散句与骈句的交错运用,长句短语的错落有致,叙述、描写、议句的熔为一炉、疑问句、感叹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诵读起来格外舒畅。
75、 (二)析读
76、 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诵读课文
77、 教师出思考题:
78、 ①全文的主体形象和陪衬形象。(莲——菊和牡丹)
79、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
80、 ③文章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81、 (三)讲读
82、 对课文需要着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主要内容有:
83、 直接写莲花的句子,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赞莲花,又是句句赞君子,既是描写,又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84、 第一段文字是状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状物意在赞颂君子的品德,言志则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85、 (四)抄读和背读
86、 课末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行完成。
87、 学习目标:
88、 了解作者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89、 朗读课文,能够感受到文学的美,试着当堂背诵。
90、 结合注释,领会文章内容。
91、 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了解什么是正衬和反衬
92、 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学习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追求高洁德行的志向
93、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讽喻之情并能够联系实际谈自身感受
94、 教学重点:
95、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96、 教学难点:
97、 是正衬和反衬的理解。
98、 预习:
99、 收集有关各种花的诗句和图片,最好能诗画相配。展示自我才情。可参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布置综合性学习。
100、 理解文义
101、 文中哪些语句是在直接描写莲花的?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102、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
103、 作者写的难道仅仅是莲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104、 还歌颂了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君子,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托物言志
105、 文中的三种花分别象征什么?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106、 莲——君子——洁身自好,不慕名利——赞美
107、 菊——隐逸者——志向高洁,隐居避世——惋惜
108、 牡丹—富贵者——贪慕荣华,追求名利——厌恶讽刺
109、 作者为什么要写菊花和牡丹,直接写莲就行了吗,这样写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何作用?这种写法是什么?理解衬托——正衬、反衬的写法
110、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1、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12、 能否模仿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
113、 教学过程:
114、 一、导入
115、 记得我刚到培正学校的时候老师们对八年一班的同学赞不绝口,后来我也看到我们班得的流动红旗最多,为了回报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我们八年一班的厚爱,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创作的诗画,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们莅临指导。
116、 今天老师也收集了几幅诗画送给大家,看到这么优美的意境同学们一定想说点什么,那么今天我们先听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然后再让同学们说。
117、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118、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119、 二、出示学习目标
120、 三、听配乐朗诵范读。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21、 订正读音。
122、 认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123、 听后学生齐读一遍
124、 要求: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
125、 朗读要点:
126、 读准字音。
127、 用舒缓的语气。
128、 注意抑扬顿挫,有高低起伏。
129、 流利有感情
130、 四、理解文义
131、 五、快速背诵,比赛选取一名,掌声鼓励
132、 六、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133、 阅读思考:
134、 文中哪些语句是在直接描写莲花的?
135、 这些语句分别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气味、气质风度
136、 连线
137、 小结托物言志
138、 七、写作方法探究二
139、 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140、 作者还写了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141、 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142、 隐逸者、富贵者
143、 陶渊明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志向高洁,隐居避世,对于这样的一位高人,作者抱着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从文末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惋惜。
144、 在评选国花的时候很多人推崇牡丹,其实早在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从山西一带移植到长安,视为珍品。暮春时节,权贵们往往不惜高价争相购买。由于唐朝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以致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社会风气,直到宋代仍然存在。因此,牡丹被认为是“富贵”的象征。对于这位贪慕荣华追求名利的富贵者作者又抱什么态度呢,从文末“牡丹之爱,宜乎众宜”可看出——厌恶讽刺
145、 作者为什么要写菊花和牡丹,直接写莲就行了吗,这样写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何作用?这种写法是什么?
146、 明确、衬托、正衬、反衬
147、 八、小结本文主旨
148、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49、 九、学生说话
150、 周敦颐说完莲,现在由我们同学们来说了,说什么呢,模仿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
151、 但要注意的是:
152、 (1)要注意内在联系;
153、 (2)要有新意。
154、 一、教材分析
155、 《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言散文。它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以议论为主的文章,这篇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并从中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156、 二、教学目标
157、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说”这种文体;
158、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159、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160、 三、教学重、难点
161、 把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162、 把握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163、 充分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164、 四、教学方法
165、 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欣赏本文精炼、间洁、含蓄、深刻的语言之美,并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
166、 分组讨论法:教师提问,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167、 五、教学过程
168、 导入
169、 同学们,花是大多数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植物,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170、 好了,大家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花和喜欢各种花的原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花,它又是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对花的喜爱之情。
171、 作者介绍及题目
172、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他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173、 解题:“说”,是一种古代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很讲究辞采,跟现代杂文或杂感相近。作者到底抒发了对莲花的哪些喜爱之情呢?
174、 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给下列字注音:
175、 蕃 、淤、 濯 、涟、 亵 、鲜
176、 再度课文,结合注释学生自行翻译词句,老师找学生起来逐句翻译。
177、 学生能够翻译时的要求
178、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179、 (2)补出省略成分;
180、 (3)通畅,准确。
181、 然后每个找学生起来,先朗读,再口译。
182、 教学生起来翻译时,老师要注意把难句交给优秀生,容易的交给后进生,以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183、 教师在学生翻译过程中,解决重点字词
184、 说:一种文体
185、 清:清水
186、 蔓:长蔓,长枝
187、 益:更
188、 谓:认为
189、 予:我
190、 蕃:多
191、 染:沾染(污染)
192、 濯:洗涤
193、 亵:亲近而不庄重鲜:很少宜:应当
194、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95、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196、 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197、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198、 译文
199、 水里、陆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儿,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代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却只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过而并不显得妖媚,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或:不长藤蔓,不长丫枝),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在远处观赏而不可(拿在手里)玩弄。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200、 再读课文,小组思考并讨论下面问题
201、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
202、 答案: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203、 (2)陶渊明爱不爱除菊花以外的花?为什么?
204、 答案:不爱,他“独爱菊”。
205、 可以根据这个答案延伸,将陶渊明的人品和他的一些作品作一下介绍,明确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气节。
206、 (3)周敦颐对菊花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207、 答案:周敦颐不爱菊花。
208、 原因:
209、 a 、他自己说“独爱莲”。
210、 b 、他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他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教师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个性。
211、 (4)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212、 答案: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213、 (5)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
214、 a 、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15、 b 、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216、 (6)本文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
217、 答案:对偶,排比,比喻,拟人;托物言志——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志。作者赋予花以人的品格——他说花,其实是在说人;写爱莲,其实是写爱君子洁身自好,正直坚贞的节操
218、 六、作业设计
219、 熟读并背诵课文
220、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以“我喜欢的”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221、 【教学目的】
222、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23、 巩固对中心意思的理解。
224、 【教学重点】
225、 对中心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226、 【教学难点】
227、 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228、 【课时安排】
229、 一课时
230、 【教学程序与内容】
231、 一、情景导入
232、 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哪几位同学能为大家描述一下荷花的形状?
233、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它的区徽主要以什么作图案?你认为这样设计的理由什么?
234、 【答案要点】
235、 ①它的区徽主要以荷花作图案,因为澳门的地形宛如一朵出水芙蓉。
236、 ②澳门长期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受外族管制,但澳门人民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宛如荷花一般,志趣高洁。
237、 同学们知道,春有桃花、夏有莲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澳门人民之所以用莲花作为区徽的图案,由此看来,荷花在澳门人民心目中有不凡的意义。 对莲的这种认识自古就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人颂莲言志的短文 ——《爱莲说》(板书课题)
238、 二、配乐朗诵,初领文意
239、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认真地听一遍本课的配乐朗诵,听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
240、 ①、把你对莲的描绘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上横线;
241、 ②、思考如何复述课文内容。
242、 三、课文复述,感知文意 (学生发言)
243、 刚才听了一遍课文朗诵,之前,同学们在预习课上已经结合课下的注释,对本课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哪几位同学能为我们复述一遍课文内容?(提示:可以按原文内容直述,也可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主要观点进行变式阐述)
244、 四、录像欣赏,加深文意
245、 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把握、理解课文,请欣赏、感知一段精彩的录像。
246、 五、课文分析,探究文意(展现莲的定格画面)
247、 悠扬的音乐、声声入耳;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一段精彩的录像,确实把我们带入了对莲的一片遐思之中。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我们一起对课文作进一步的品味和探究性的分析。
248、 首先,请一名学生起来有表情地把课文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带着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249、 作者在文中把莲比作什么?——把莲比作君子。
250、 你认为我们生活中君子的标准应该是怎样的?
251、 ——我们生活中的君子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具有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252、 文中是从哪些角度、用了哪些语句来展现莲花的品格?你认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53、 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254、 写体态、香气方面的句子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255、 写风度方面的句子有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256、 以上几位同学对莲的感悟和分析都很全面,对赞美莲的语句找得非常准确。为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莲的美好印象,请同学们一起把描写莲的语句齐诵一遍。
257、 一、引入新课
258、 彩屏展示优美的风景画,配钢琴曲《多美好的世界》。
259、 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从画面上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使我们赏心悦目,真是一种享受。这种美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有的美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那就是文学之美。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篇美文《爱莲说》,享受一下文学之美吧。
260、 二、出示课题:(彩屏画面——荷花画面)
261、 美中生趣, 文中蕴情。
262、 ——美文欣赏
263、 爱 莲 说(周敦颐)
264、 引语:《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所喜爱,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通过欣赏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美。
265、 三、朗读课文:
266、 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彩屏出示荷花背静、文章字幕、配古筝曲《出水莲》)。
267、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表情,注意按老师朗读的语调语气朗读。
268、 四、赏析课文
269、 (一)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270、 (二)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271、 (三)老师综合归纳:
272、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
273、 “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274、 (四)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275、 貌美品美
276、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277、 可以想到与莲的特质相似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风度翩翩的雅士,洁身自好的君子。
278、 引入品美:作者爱莲,仅仅是爱她的貌美吗?不是,更主要的是赞美她的精神和品质。
279、 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溢清”(美名远扬)比喻君子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受人尊重。作者 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来描绘莲的美,把莲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结成一体,名曰写物,实是写人。从中可看到作者的情节和节操。
280、 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
281、 (1)骈散结合
282、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83、 作者采用骈散结合的方法,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读来有一种节奏感,韵味无穷。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活泼生动。
284、 找出这些句子朗读,体会语言特色。骈散句分男女生读。
285、 着重欣赏以下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通过比喻,赞美了莲的君子品格——不慕富贵,洁身自好。“隐士”抗霜。表现人的孤傲;“牡丹”:“富贵人”:浓艳,表现人的庸俗;莲喻为“君子”,清逸,表现人的清高。处处扣“君子”的性格特征。
286、 手法巧妙:
287、 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 “衬托”的手法。
288、 板书:
289、 (1)托物(莲)——言(阐述)——志(不慕富贵,洁身自好)
290、 (2)衬托:
291、 文中有三处衬托:
292、 (1)以陶“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做衬托,突出“予独爱莲”;
293、 (2)用“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做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
294、 (3)用“菊之爱”“牡丹之爱”做衬托,突出“莲之爱”,特别是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
295、 结构精巧:
296、 一条线索: 全文以“爱”为线索 (出现七次)
297、 两个衬托: 草木之花(蕃) 菊(独)牡丹(甚)莲(独)
298、 菊(独)牡丹(甚多) 莲(独)
299、 三种类型: 三种花:菊、牡丹、莲
300、 三种人:隐士、富贵者、君子
301、 对三种爱花人的感情:惋惜、讽刺、赞美。
302、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303、 五、课堂小结:
304、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能不叹服刘禹锡不但是个语言大师,还是个丹青高手。
305、 六、课外延伸:
306、 刘禹锡通过写“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古代文人墨客写莲的也不少,各自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把收集到的写莲花、写其他花草树木的古诗拿出来欣赏。)
307、 展示学生课外写的咏屋的散文和诗歌。由学生赏析。
308、 七、本课总结
309、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古代名家的美文,也欣赏了同学们的美文。这些美文使我们徜徉于文学艺术的乐园,品味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领略了文学作品意境的幽深,享受了文学艺术的趣味,更感染了作家们高洁美好的节操和情感。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多读一些文学精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生活品位。
310、 教学设计
311、 本节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因为文章的写作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进行设疑自探。教师在设疑的同时,教师同时板书于黑板的右侧,对于不完整的问题,教师随机给予补充、归纳。本节解决的重难点是诵读课文,正确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312、 因为这篇短文是“诵读欣赏课”,所以以诵读为主,讲授为主。抓住“文脉”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旨。
313、 讲授本课,将采用“读——议--悟”的教学模式。
314、 在运用拓展环节中,学生自编习题后,教师出示“之”字在文中运用一题,以巩固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
315、 教学目标:
316、 能流畅的诵读课文。
317、 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318、 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319、 教学过程:
320、 一、导入新课:
321、 在本专题中,我们学习了《咏荷诗五首》,谁能背诵一下你喜欢的一首?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读荷”部分的第一篇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课题】
322、 二、解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23、 何为“说”?【“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题意:说说爱好莲花的道理。】
324、 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325、 写作背景:作者在南康郡任职期间,曾亲率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交,莲花盛开,馨香扑鼻。作者闲暇漫步、触景生情,写下本文。
326、 三、检查预习、诵读课文:
327、 教师范读。
328、 学生个别读。
329、 学生齐读。
330、 四、设疑自探:
331、 学生设疑。
332、 教师对学生设疑进行归纳
333、 出示:
334、 理解课文内容。
335、 作者为什么喜爱莲花?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歌颂了莲花怎样的品质?
336、 读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37、 值得学习的写作手法?
338、 五、解疑合探:
339、 六、质疑再探:
340、 学习本文后,你还有哪些疑问?
341、 七、运用拓展:
342、 学生自编题。
343、 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344、 指出文中的“之”学的意义和手法。
345、 a、 水陆草木之花
346、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47、 c、花之隐逸者也
348、 d、菊之爱
349、 背诵课文
350、 八、课堂小结:
351、 学生总结收获。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